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佛说四圣谛,导向苦止息

2016-12-20 行愿法师 行愿法师

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(三称) 

悉达多太子在印度菩提迦叶的菩提树下,深观四谛、十二因缘,经四十九日,于十二月初八黎明,太子夜睹明星而觉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,时年三十五岁。由此,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(梵bodhivka)。



一、法Dhamma

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,有人问:到底佛陀证悟是什么法呢?我们在《看见佛陀在人间》中已经详细依据佛经说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禅观次第,请阅读参考。下面我们学习四圣谛:

法,巴利Dhamma,它是关于生命的真理,佛教称为“圣谛ariyasacca”。“圣”的意思为神圣的、尊贵的、圣者的;“谛”的意思为真谛、真理、真实。

佛教有四种圣谛:一、苦圣谛;二、集圣谛;三、灭圣谛;四、道圣谛。四圣谛,简称“苦集灭道”。



四谛,巴利语cattāri ariyasaccāni梵语catvāriāryasatyāni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是佛陀一代时教基本教法。“谛”,梵语Satya,巴利语sacca,原义是事物内在含义,意思是真实的道理。

1、苦谛(Dukkha):根据对现实人生的深刻观察,人生有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等八苦,说明世间一切有情众生悉皆是苦,这就是“苦谛”。苦圣谛是关于生命具有不圆满性质的真理。

2、集谛:人生之所以有这种种痛苦,痛苦的根源是贪瞋痴三毒,这就是“集谛”。集圣谛是关于导致生命之因的真理。

3、灭谛:要去除痛苦,就要消灭产生痛苦的原因——贪、瞋、痴,这就是“灭谛”,又叫涅槃。只要明白了集谛的道理,断尽烦恼业,则获得人生苦的止息。灭圣谛是关于烦恼的完全断除、生命的彻底解脱的真理。

4、道谛:修习八正道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这就是“道谛”。道圣谛是关于导致断除烦恼、解脱生死的方法之真理。

四谛有两重因果,苦为果,集是因,是迷的因果,由苦集二谛成为世间生死因果;灭是果,道是因,是悟的因果,灭道二谛为出世因果。由造积有漏业因而感有漏苦果,由修有漏道因而证灭谛涅槃,这是从表面现象到深层原因的逆推过程。反过来说,就是修善断恶灭除贪瞋痴,就可以避免痛苦而脱离轮回。

《涅槃经》卷十二说:“有漏果者则名苦,有漏因者则名为集,无漏果者名为灭,无漏因者则名为道。”即知苦断集,证灭修道之义。如下图:    

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,是佛教大小乘各宗共修、必修之法。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,断烦恼,证涅槃。




三、三转四谛

佛陀成道后,观机施教到鹿野苑为五比丘说四谛法门,这就是“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”。佛陀在《转法轮经》中详细地解说四圣谛。什么叫做三转呢?

第一、示相转:佛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。佛说此是苦、逼迫性。此是集、招感性。此是灭、可证性。此是道,可修性。

第二、劝修转:佛说此是苦、你当离。此是集,你当断。此是灭,你当证。此是道,你当修。

第三、作证转:佛说此是苦,我已离。此是集、我已断。此是灭,我已证。此是道,我已修。每一谛都有示相、劝修、作证三转,三四十二,因称“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”。


四、四圣谛导向涅槃

关于四圣谛,南传上座部帕奥禅林的玛欣德尊者在《Do you know Buddhism 您认识佛教吗?》用一个比喻解释如下:

如果用治病来比喻,那么,苦圣谛好比是疾病,集圣谛好比是病因,灭圣谛好比是病愈,道圣谛则好比是治疗疾病的方法。这就是佛陀所觉悟到的法,也是佛陀所教导的内容。佛陀在四十五年的教化弘法中,所教导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,但都围绕着以四圣谛为核心。

四圣谛是佛陀教法的根本,如果一个人把握了四圣谛,他就把握了佛教的精髓。从四圣谛可以看出佛陀的教导是“以生命为本”,特别是以“人生为根本”。佛陀揭示了世间的真相以及生命的本质,同时也指出了一条通往超越生命,导向人生解脱的大道。

由于释迦菩萨首先觉悟了四圣谛,所以成为自觉觉他、觉行圆满的佛陀。佛陀证悟四圣谛后,把自己所觉悟到的真理教导一切有缘众生。有缘人听了佛陀的教导后,依照教导去持戒、禅修实践,结果也觉悟了四圣谛,这些人就成为人间圣者,也成为佛陀的弟子。因此,不管是谁,在六道中的一切众生——人类、天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特别是人间的人类,佛教出家众与居家佛学者,只要觉悟证得四圣谛,他就是一位人间的圣者,佛陀的真佛子!

           释行愿  2016.12.20


读后感,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。
相关阅读:

慈心遍法界,善意满人间 ——《慈经Mettà Suttaṃ》导读

【梵音】 《青莲华》——献给佛菩萨

【解读原著】大乘是佛说

十方佛净土,阿弥陀第一 ——恭迎阿弥陀佛圣诞!

【佛经导读】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,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——《阿弥陀经》导读

印顺导师对佛法的研究抉择、治学态度与方法

【论坛】演说法义,供养师友

【法义】大乘佛经的“如是我闻”当如何理解?

【念师】涅槃巢凤忆恩师

九问周贵华:“完整教”与这个“无所不包教”有何区别?

【忆师】怀念恩师,感恩巢凤

【护教】人间佛教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使命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菩提树下,成就佛道

是谁在“灭”法? 评周贵华的伪佛教观——以神学信仰颠覆中国佛教根基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悉达多太子舍弃王宫出家苦行

“大乘是佛说”的一点思考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释迦菩萨从天上降生人间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—未生人间前释迦菩萨在何处?

【护教】太虚大师《七众律仪不得逾越》,白衣岂能辱骂僧?

【怀念妙老】山门常衍,勿忘世上苦人多

“天神佛教”如何可能? ——兼谈周贵华先生的佛教观

谁是“狮子虫”? —评周贵华“释印顺佛教研究和佛学思想略观”一文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

【法义之辩】略议太虚大师批评印顺法师《印度之佛教》之真谛

【护教心得】海外居士回应:自称学生愚子的见解

【看见佛陀在人间】佛教在古印度的兴起

【译经】莫要误解汉译佛典经题中“佛说”这一译经体例

【無諍之辯】敬答『議印度佛教史』

【華雨香雲】我懷念大師

理性时代的善巧抉择——印顺法师的功德

反印顺法师的背后——再读周贵华先生论文

【问佛访道】诸佛世尊皆出人间

【维权护教】关于佛教义学会公开诋毁人间佛教事件的呼吁 一一致国宗局、中佛协、社科院的公开信

新华社公布新闻报道中的第一批禁用词

【警惕】坚决抵制原教旨主义思想在佛教中的兴起

问佛访道】 三宝在人间,唯人能成佛

在“印顺导师舍利回归迎奉法会”上的致辞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 蒋坚永

【礼敬僧宝】—《太虚大师年谱》编者附言

【佛学讲座】《成佛之道》纲要之一印度古文明与佛教的兴起

文殊菩萨德难量,恭迎文殊菩萨诞辰!

【云水随笔】 眼前时光

【护教维权】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、纪委办公室的公开信

【评论荟萃】礼敬佛法僧——对辱骂僧宝者的处理方法

【评论荟萃】慈心三谏:停止煽动佛教内斗——关于周贵华教授《释印顺佛教研究与佛学思想略观》的批判印顺导师论文

【评论荟萃】 冯定松就是昊国学宫宫主——长年致力诽谤佛教并发展“极端主义国学”

方法學上的惡劣示範——評如石法師〈大乘起源與開展之心理動力〉

【佛学论文】人间佛教思想的播种者——印顺法师

【佛學論文】印順導師的彌勒淨土思想

【评论荟萃】僧赞正法僧,住持正法城

【评论荟萃】仰面唾天,逆风扬尘

【佛经导读】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,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—《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》导读

【问佛访道】访庐山第一名寺,看海会寺真面目

【问佛访道】世界这么大,到庐山海会寺去逛逛(一)

悲泪观音,为谁哭泣?——恭迎观音菩萨圣诞

【佛门礼仪】- 礼敬佛、法、僧三宝文

【佛门礼仪】--顶礼的深义

【佛门礼仪】- 皈依法会前的预备

【佛门礼仪】—皈依受戒的利益与功德

【佛门礼仪】礼敬佛宝的注意事项

【佛门礼仪】佛寺上香修持礼仪

【佛经导读】诸经中王—《妙法莲华经》

【佛经导读】化盲从信仰为智慧,从烦恼苦痛中解脱—《卡拉玛经》导读

  删增《法华》需结集,莫由己见随意添

【问佛访道】人生皈依处,三宝最吉祥

【问佛访道】致最爱的人——别再轮回了,我那长头发的女孩

【问佛访道】无尽感恩话千僧,罗汉应供须忍辱

【佛教导读】心地含佛种,百善孝为先——《地藏经》讲座

【佛学问答】请远离邪师,远离邪恶,避免伤害!

版权所有,请使用者尊重知识产权。欢迎转载,未经作者同意,不得更改,违者必究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